11月5日,《中国民族报》第6版刊发河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委党组书记陈学民署名文章《推进长城、大运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河北实践》,以下为文章全文。
沧州市境内的京杭大运河河道。新华社记者 牟宇摄
河北省56个民族成份俱全,有6个自治县、38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381万人。近年来,河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推进民族工作,立足京畿要地实际,谋划开展长城、大运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建设,两年来已打造提升1600多个创建点位,形成“两带多节点”(“两带”指长城、大运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多节点”指全省范围内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点位)创建新格局,通过高标准创建带动民族事务高水平治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3年3月27日至29日,省民委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举办全省民委系统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讨班。
2024年3月7日至10日,省民委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讨班暨“万人示范培训”启动仪式。
坚持学习开局,夯实思想之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到位才会行动自觉。河北省以学理论、学政策、学思路、学方法为重点,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万人示范培训”,既明确任务,搞清楚“干什么”,又研究问题,弄明白“怎么干”。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各级党校主体班次教学内容,建立精品课程目录和师资库。依托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讨班、基层民族工作干部培训班、行政执法培训班等系列班次,在河北省民委网站开设“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学习专栏”。不少基层干部反映,参加培训后对民族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024年8月8日至9日,省民委、省教育厅在正定举办河北省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会。
2023年10月12日,省民委与省文物局在河北博物院签署合作协议。
坚持目标导向,压实党政之责
长城、大运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点多、面广,把各方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出来至关重要。河北省将长城、大运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建设列入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年度工作要点,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示范带建设情况报告。充分发挥大统战工作格局的优势,层层压实责任,着力构建“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反馈及时”的闭环推进体系。根据各地工作基础、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等,因地制宜确定3年目标和年度任务。对创建点位实行清单式、台账化管理,明确责任主体、质量要求和完成时限,每个点位确定1名创建指导员。每年开展两轮互观互学,评估各地创建工作成效,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对创建工作中成效显著的集体和贡献突出的个人,优先推荐参评各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
2024年9月2日,全省第十五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在石家庄广播电视台举行。
2024年9月26日,省政府召开支持宽城满族自治县现场办公暨省民委委员全体会议。
坚持实事实干,力行有效之举
长城、大运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中坚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往实里抓、往细里做、往深里走。一是抓实宣传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省、市民族工作部门组建宣讲团,面向各族干部群众开展宣讲300余场。举办河北省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会,在省属骨干院校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京津冀联合举办“中华一脉·同心筑梦”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深入开展“石榴花开·媒体走基层”活动。二是抓实现场办公,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每年赴民族地区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制约发展的难题,落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河北省民委制定实施民族乡村“富脑袋+富口袋”行动、建设和美村寨三年计划,涌现出一大批精神富有、经济富足、宜居宜业的和美村寨。三是抓实研究阐释,讲好中华民族故事。深入实施“三项计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立足河北实际,建设百人研究队伍、推出百项研究成果、策划百项主题展览、创作百部文艺作品、提升百个样板景区,让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可感可读、浸润心灵。河北省民委与省文物局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做好文物资源研究发掘。依托研究基地先后举办“承德与清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文物文献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学术研讨会,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
2023年9月18日至19日,省民委在沧州市召开全省“两带多节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观摩推进会。
2024年8月27日至28日,省民族事务委、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在邯郸市召开全省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培训暨观摩推进会。
坚持典型引路,形成竞进之势
典型示范,是长城、大运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建设的重要方法。河北省通过树典型、创亮点、重推广,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对照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测评指标体系,制订农村、社区、学校等不同类型点位创建工作指南。在创建工作中走好党的群众路线,鼓励基层创新创造,及时总结在火热实践中涌现出来的鲜活典型经验。在全省开展“两带多节点”百个案例评选,推出石家庄市裕华区藏龙福地社区、沽源县大石砬村、文安县大围河爱心公益联盟协会、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承德博物馆等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点、适合推广的示范典型,14个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先后召开“两带多节点”创建、旅游促“三交”、城市民族工作观摩推进会,交流推广典型经验,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石家庄市裕华区裕东街道藏龙福地社区党总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羊四村党支部书记万俊男依托村党史馆为各族学生开展“铸牢”宣传教育。
坚持强基固本,凝聚各方之力
创建工作重心在基层,活力在基层,精彩在基层。河北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激活“神经末梢”。坚持以党建引领创建,将创建与网格管理、志愿服务、文明实践活动等紧密结合,打造“党建+民族团结”“党建+乡村振兴”等品牌,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团结各族群众的“主心骨”,让党员干部成为推动发展的“领头雁”。坚持各部门协同抓创建,省民委兼职委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创建工作合力。坚持整合资源保障创建,推动建立市县两级民族宗教事务中心,有效破解基层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
随着长城、大运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建设的深入推进,燕赵大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氛围越来越浓,“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干劲越来越足。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不断深入,广大干部群众“五个认同”进一步增强,“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愈发牢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更加巩固。二是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以创建为动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用足用好各类帮扶政策,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一个个新能源、装备制造、文旅康养、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集群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三是民族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坚持“富脑袋”与“富口袋”并重,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种新业态、新场景层出不穷,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和美画卷徐徐展开。四是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正在形成,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创建成果逐步转化为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通过两年来的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突出感受:一是思路决定出路。精准谋划工作才会对路。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政治上看待,在全局下行动,谋在关键处、干在紧要处,才能打开工作新局面。二是紧扣主线才能把准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增进“五个认同”,确保民族工作主线不移、方向不偏。三是解决“船”和“桥”的问题至关重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只有学深悟透,才能心明眼亮,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透,开展工作也才把得准。四是末端落实才能真管用真见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必须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真抓实干、紧张快干,认认真真做事,干一件成一件,依靠顽强拼搏打开事业发展新局面。
(作者系河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委党组书记)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572号
网站标识码:130000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