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河北总队的这场宣讲,获《中国民族报》关注报道

来源: 中国民族报 |发布时间:2025-08-08 12:24

  7月29日,《中国民族报》第2版刊发《军魂映丹心 忠诚铸丰碑——一个藏族家庭的四代军旅情》,关注报道了武警河北总队某部上尉中队长曲绒面向官兵所作的一场特殊宣讲,讲述了一个藏族家庭“一家四代家国情”的动人故事。以下为文章全文。

曲绒向广大官兵作宣讲,用一家四代人的从军路解读了雪域儿女“铁心向党”的基因。 曲绒供图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它并非史册中的宏大篇章,而是镌刻在我们这个普通少数民族家庭血脉中的红色基因,是四代人以赤诚之心书写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誓言与家国担当……”

  “八一”建军节前夕,武警河北总队某部上尉中队长曲绒向广大官兵们作了一场特殊宣讲。宣讲台上的他,身姿挺拔、声音洪亮,透过斑驳的阳光,他仿佛看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老家屋中木柜上摆放的那些“传家宝”——

  曾祖父所在的藏民独立师师部旧址照片,叔祖父的“光荣烈属”牌匾,祖父从军22年的复员证书,藏民一团成立史料,舅舅的《人民日报》头版剪报,曲绒个人的“四有优秀警官”证书和奖章……四代军人珍贵的证物连辍成90载年轮,镌刻着雪域儿女“铁心向党”的基因,谱写了一曲“一家四代家国情”的动人赞歌。

  党的火种照亮雪域。1935年深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的旗帜飘扬在丹巴县甲居镇的山头。曲绒的曾祖父多吉泽郎看到红军平等对待藏族百姓,帮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于是和老乡们冒雪背粮30里支援红军,为红军作向导。这一年,他在四川丹巴加入党领导的首支藏族武装——丹巴藏民独立师,毅然按下了红手印。“永远跟党走!”弥留之际,多吉泽郎攥紧3个儿子的手立誓。多年后,他的儿子们在剿匪战斗中用生命践行了父亲的誓言。

  新生政权的忠诚卫士。1951年“八一”建军节,解放军序列里第一支党领导的藏族武装——西康军区藏民一团在猎猎红旗下成立。曲绒的叔祖父刀落任步兵连长。1956年,他在新龙县血战中,为掩护30余名群众转移而壮烈牺牲。曲绒的祖父罗布泽郎转战康南康北,共参加战役战斗200余次。在剿匪战斗中,他被子弹击碎左腿膝盖骨。1973年复员后,罗布泽郎拖着伤残之躯,用军人的钢铁意志继续做好民族团结宣传。

  改革开放中的团结使者。改革开放的春雷激荡高原,曲绒的舅舅夺呷泽郎高中毕业后穿上军装,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在石渠县工作期间,他在“生命禁区”建设营区营房,培养民兵骨干,帮扶贫困地区发展。在5·12汶川地震、4·14玉树地震中,他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带领官兵千里驰援灾区,发挥少数民族干部精通双语优势,与时间赛跑,带病坚持抗震救灾,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金珠玛米”(藏语,对解放军的尊称)。他经常教导年轻人说:“只有跟着党走,才能有出路!”

  新时代强军路上的践行者。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光辉,2013年曲绒考入解放军昆明民族干部学院。2020年,他以云南省优秀毕业生的身份,赴武警河北总队某部任职。作为基层主官,他为战友们讲述红军长征经过民族地区的故事,用亲身经历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当他将“四有优秀警官”的奖章别上迷彩服,他更读懂了一家四代人的军旅情:“从曾祖父的红手印到我的数字化战位,忠诚始终是最深沉的血脉基因。”

  “我的祖辈们是烽火硝烟中的钢铁脊梁。他们或许没有留下豪言壮语,却用鲜血与生命为子孙后代熔铸了最坚不可摧的信仰基石——忠于党,忠于人民,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奋斗终生。这份浸透忠诚的信仰,是我们家族最珍贵的红色根脉,是滋养我们一切行动的源头活水。”曲绒洪亮的声音在学习室内回响,宣讲圆满成功,获得雷鸣般的掌声。

  “党的旗帜所指,就是中华儿女心之所向!家国情怀,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奉献中升华!”如今,身为某部中队长的曲绒坚定地践行着一家四代人的选择。“我们用忠诚铺就的这条从觉醒、牺牲到传承、奋进的道路,生动诠释了党的民族政策在雪域高原的深厚根基与丰硕成果。”曲绒说。

Copyright 2022 - 2023 mw.hebe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01390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572号

网站标识码:1300000007
主办: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投诉举报电话:0311-8790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