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带多节点创建掠影丨博野县:聚焦“四个引领”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质增效

来源: 博野县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2025-08-08 12:25

  博野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县域实际,聚焦党建引领、产业引领、文化引领、社会引领,构建全域联动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格局。

  聚焦党建引领 夯实民族团结根基

公交站点宣传,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强化理论武装,依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强化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建强红色堡垒,深挖战斗英雄杨小根的故事,追寻红色博野·革命母亲足迹,组建“石榴红宣讲团”,开展“七进”活动20余场次,广泛宣讲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组织开展民族歌舞等文娱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中。

民族团结口袋公园(博野公园)中,各族群众一起载歌载舞。

  聚焦产业引领 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中草药、农作物种植,将其作为带动各族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

杜各庄村翠伟柴胡知母专业合作社工人手工筛选柴胡。

  杜各庄村实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发“租金”、到合作社打工挣“薪金”、入股合作社分“股金”等多种形式,带动全县13个村的1100多名困难群众依托柴胡种植走上致富路。柴胡种植面积突破15000亩,成为河北省最大的柴胡种植基地。

北邑秋收场景。

  北杨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傲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天缨辣椒、荷兰15土豆、彤樱147胡萝卜种植达成合作意向;开发线上销售渠道,通过培育电商直播对接美团优选,销售农产品;打造特色品牌“春华绿野”,入驻佰润、北国等线下超市,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南堤圈村双轴跟踪式光伏电站。

  南堤圈村创新乡村振兴引领路径,积极争取上级资金100万元建设双轴跟踪式光伏电站,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增收10万元以上。

  聚焦文化引领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坚持以文化传承为抓手,深挖历史文化和红色资源,以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擦亮“红色名片”,依托毛主席像章纪念馆等教育基地,讲好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国大典等红色故事,开发“红色博野+民族团结”校本教材,推动红色文化与“铸牢”教育深度融合。

弘扬“梨文化”,利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打造“梨文化”,通过摄影风采“秋韵果香”、书画创作“翰墨秋韵”、戏曲票友“梨园采风”、单车比赛“梨园骑迹”等文旅活动,将梨产业与民族团结进步元素结合,打造2条精品旅游线路,吸引各族群众共赏博野特色。

  激活非遗传承,不断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模式,编排《花为媒》《民族舞蹈大联跳》等文艺作品,推动剪纸、核雕、花鼓落子、抖空竹等非遗技艺入驻景区,以“文化惠民演出”等形式促进文化共享,增进各族群众中华文化认同。

  聚焦社会引领 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

  探索“网格+”工作模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为各族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网格员定期走访网格内各族居民,收集群众诉求,建立需求台账,及时上报乡镇,协助解决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

组织各族师生向革命英烈献花,开展爱国教育。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轴心,聚焦各族群众需求,充分用好“红石榴”等30余支志愿服务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智慧助老、法治宣传、义诊义剪、矛盾纠纷调解等服务,进一步提升文明实践效能。

堤头村村规民约。

  以村规民约为切口,结合村(社区)工作实际,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村规民约,“规”出文明乡村“新乡风”,“约”出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聚民心、汇民力。

Copyright 2022 - 2023 mw.hebe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01390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572号

网站标识码:1300000007
主办: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投诉举报电话:0311-8790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