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报》刊文丨河北:扩大“朋友圈” 合力促创建

来源: 中国民族报 |发布时间:2025-03-04 10:21

  2月25日,《中国民族报》第4版刊发《河北:扩大“朋友圈”,合力促创建》,以下为文章全文。

  河北省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积极指导各地各行业各领域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拓展平台载体,将1000个村(社区)、100个乡镇(街道)、100所学校、100个3A级以上景区、100个博物馆(展陈馆)打造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样板,形成全社会联动联创、各行业共创共建的浓厚氛围。

  志愿服务:浇灌“团结花”

  在廊坊市文安县大围河回族满族乡,常年活跃着一支志愿者队伍——大围河爱心公益联盟协会。

  这天早上7点,协会的党员活动室便热闹起来。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分好组,前去看望乡里的十几位独居老人。“这几天降温,我们去帮忙封窗户,还要检查燃气和取暖设备。”协会会长陈骁说。

  提着米面油、棉被和检修工具,陈骁和几名志愿者来到七旬老人马玉伏家。看到这些熟悉的身影,马玉伏高兴地招呼大家喝茶。

天气转凉,志愿者们帮助独居老人封窗保暖。

大围河爱心公益联盟协会。

  大围河爱心公益联盟协会成立于2017年,是由各族青年自发组建的志愿服务组织,现有在册会员167人,其中少数民族占2/3。“协会坚持以真心聚人心,以实际行动促进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陈骁说。

  协会专门成立了“寸草心爱老敬老志愿服务小分队”,定期帮独居老人们理发、整理房间,送去生活必需品。每逢春节等传统节日,独居老人们身边总会出现协会志愿者的身影……从“人老了,就怕没人管”到“不怕,有爱心联盟呢”,温暖的“红马甲”让老人们不再孤独。

  “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陈骁说,协会坚持寓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于志愿服务中,在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时,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广泛播撒于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群众心中。

  法律援助:浸润“石榴籽”

  “你们来得正好,帮我看看这个租房合同条款合理吗?”“我家的墙面因楼上漏水起泡了,能不能要求赔偿?”……在廊坊市广阳区馨境界社区中心广场,一场法律援助进社区普法宣传活动正在进行。广阳区“石榴花开”法律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忙着接待各族群众的法律咨询。

  馨境界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居住着汉、满、回、蒙古、朝鲜等多民族的居民共1.1万余人。2023年4月,河北岳石律师事务所成立“石榴花开”法律工作室后,与馨境界社区联合设立了“律师社区一对一”法律维权服务中心,为各族群众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以前遇到法律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有了‘石榴花开’法律工作室,我们心里就有底了。”社区居民杨立华说。

广阳区“石榴花开”法律工作室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普法宣传活动。

广阳区“石榴花开”法律工作室日常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律师事务所、工作室虽然设在广阳区,但经常有其他县区的群众来寻求帮助。”工作室负责人、河北岳石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岳鹏说,工作室开设了“36524”公益法律咨询服务热线,针对困难群众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法律服务,用法律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在河北岳石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服务台账》已记满13本,《台账》中标记的重点、难点事项都有跟踪回访记录。“我们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等实践中,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以法治护航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岳鹏说。

  “这两年,我们明显感到,社区居民遇事找律师调解的多了,去法院打官司的少了。”万方街社区书记李印娟说,“石榴花开”法律工作室的公益法律服务,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更促进了各族群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文旅融合:铸牢“共同体”

  在唐山市河头老街民俗广场上,一场民族舞剧《寻家乡记忆·筑民族之梦》微演出正在进行。剧目讲述了一位海外老侨胞思念故乡唐山,多年后重回故里,再次欣赏到儿时喜爱的家乡非遗“冀东三支花”——评剧、皮影、乐亭大鼓的故事。传统文化唤起老者内心深处的深情,家乡巨变更让他感叹祖国的繁荣昌盛。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实施旅游促“三交”计划,用独特的“热辣滚烫”秀出“最美凤凰城”,是唐山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河头老街景区将盛唐文化与开埠文化、民俗文化等有机结合,沉浸式再现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盛况。

  “景区通过微演出这个小切口汇聚民族团结大能量,创作了《丝路盛世》《盛世轮回》等民族舞剧和《俏夕阳》《打铁花》《百人杂技》等民俗表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河头老街景区艺术团团长李维金说。

民族舞剧微演出《寻家乡记忆?筑民族之梦》。

民俗表演《打铁花》。

  2024年,河头老街累计接待游客669万人次,今年首度入围“春节十大受欢迎特色景区”,成为唐山市旅游促“三交”的一张新名片。为了更好地将创建进景区工作做细做实,河头老街景区开起了民族团结小课堂,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景区演职人员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支重要力量。

  借鉴河头老街景区的成功经验,唐山市丰南区委统战部因势利导,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融入唐风灯笼、打铁花、篓子秧歌等传统非遗节目,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贡献“文化力量”。同时,唐山市在14个3A级以上景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切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文旅产业互融互促,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企业助力:践行“一家亲”

  为有效破解基层民族工作力量薄弱难题,打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河北省自2019年起,通过选、育、管“三位一体”方式,建立起一支由各行各业基层干部群众组成的创建指导员队伍,负责指导所在单位、区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这种探索,在夯实基层基础、延伸工作触角、扩大群众参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在企业中培育的一批创建指导员,成为凝聚力量推动企业发展和各族员工共同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河北美客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体学习活动。

  河北美客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少数民族员工130人,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河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指导员、河北美客多食品公司董事长胡晓江介绍,公司始终践行“一家亲”理念,为各族群众搭建增收平台,送去致富“金钥匙”。

  “公司积极发挥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把各族群众吸引到产业化大军中来。”胡晓江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设黄桃、板栗基地2.5万亩,发展专业种植户7000户,助力农户年增收9000万元;发展合同养鸡户2000户,助力农户年增收8000万元。

  不仅是企业,还有学校、社区、乡村……如今,随着创建指导员队伍逐渐壮大,河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基层开展得更加全面深入,在全社会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Copyright 2022 - 2023 mw.hebe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01390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572号

网站标识码:1300000007
主办: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投诉举报电话:0311-8790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