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的命名管理工作,提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特重新修订《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命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解读如下:
一、背景依据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体育局、省民委《河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强对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的管理,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意识教育和赛风赛纪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对原有的《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建设的实施办法》进行重新修订而起草。
二、起草原则
1.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河北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例如在第一条加入了“更好发挥基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在传承发展和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的文字。
2.突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群众性、民族性、传承性、地域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在申请、命名等方面,注重考虑参与、交流、传承、发展等因素,充分体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诸多特点,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特殊作用。例如,在第四条加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方面发挥骨干和示范作用”的要求。
3.完善监督和管理措施。培养德才兼备的民族体育人才队伍,保证基地在训练、竞赛、人才培养等方面达到更高水平,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健康有序发展。例如,在原《办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七章 监督和问责”。
三、主要内容
《办法》共分九章。第一章总则,共五条,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办法》的目的、《办法》适用对象(基地)的定义和范围、基地的责任主体、示范基地的作用、《办法》实施过程遵循的原则;第二章分类,共一条,对基地分类进行了规定;第三章申请条件,共五条,主要对基地的申请程序、申请命名条件、申请时效、需要提交材料、申请要求进行了具体规定;第四章评审和命名,共五条,主要是对评审的内容和命名程序、规则等进行了规定;第五章 管理和保障,共五条;主要对基地的指导和管理单位、管理范围、管理内容、保障机制进行了规定;第六章权利和义务,共三条,主要内容包括基地的权利、义务等条款;第七章监督和问责,共三条,分级规定了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等;第八章考核,共一条,规定了基地的考核部门、方式和处理办法;第九章附则,共两条,规定了《办法》实施时间和原《办法》废止时间、《办法》的解释部门。
多年的实践证明,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是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培养高水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后备人才、提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和表演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对发展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572号
网站标识码:130000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