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河北实践

来源: 河北日报 |发布时间:2024-10-24 18:39

9月27日,由国家民委组织的2024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在北京组团,参观团成员共150人,都是今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王晓奕(右)、王志杰(中)、万俊男参加了参观团活动。

王晓奕(左)在尉犁县达西村村民家里聊家常。

王志杰在阜城县烈士陵园讲解。

万俊男带领党员干部在村党史馆学习。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表彰是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裕东街道藏龙福地社区党总支等8个集体、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新华路街道清真寺街社区党委书记于换杰等6名个人受到表彰。

  近年来,河北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去年以来,在全省创新开展长城、大运河“两带多节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各族儿女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河北日报》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河北实践”专版,陆续对我省受表彰的14个模范集体、模范个人事迹进行宣传。

  王晓奕

  ——六载援疆路 倾心促团结

  王晓奕,女,汉族,中共党员,1972年10月出生,河北省武邑县人,现任河北省能源局总工程师。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她作为河北省第八批、第九批援疆干部骨干,分别担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兼任河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委委员,具体负责援疆项目资金工作。她坚决贯彻党中央治疆方略,牵头制定多部援疆工作政策文件,扎实推动“十三五”“十四五”援疆规划落地见效,经办援疆项目268项。2023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称号,记二等功。

  为各族群众幸福生活持续加码

  2017年她告别亲朋好友,来到铁门关。此时正值寒冬,这里年均降雨量不足60毫米,蒸发量高达2700毫米以上。最初几个月,嗓子干痛、感冒发烧成为她的“家常便饭”,她克服身体不适,全身心投入援疆工作。三年又三年,她从二师到巴州,为受援地解眼前之困、行长久之策。

  2017年初,兵团最年轻的城镇——二师三十七团金山镇正值建设关键期。她接手任务后,往返于相距710多公里的铁门关市和且若垦区之间,对9项援建项目逐一深度调研,加快推动幼儿园、中学、医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及安全饮水、天然气入户等一系列工程建设进程。2020年,金山镇正式挂牌成立,且末县以西23公里的莽莽荒原上,一座各族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城镇拔节生长。第八批援疆任务结束后,她急组织所需,主动申请转战巴州,继续奋战在援疆一线。

  2020年5月,受新冠疫情影响,巴州库尔勒香梨大量滞销。她千方百计协调对接河北有关单位、大型商超、新闻媒体,利用网络直播、产销对接会等方式,全力推动香梨销售,在河北有关单位的积极助力下,“香梨危机”得到及时化解。之后,她想方设法拓展新疆农副产品在冀销售网络,3年助销新疆农副产品40.67万吨、金额43.65亿元,有力促进了受援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她注重调查研究,努力为民族地区发展谋长远、出实招。六载寒暑走遍了巴州、二师所有县乡和团场连队,牵头制定了省前指《关于深化产业援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多份政策文件,精心谋划“十四五”产业促就业项目44项。在她的积极推动下,河北援疆产业园区建设加速,晨光生物、冀中能源等一批河北企业纷纷建厂,各族群众实现了就近稳定就业。

  打造文艺佳作践行文化润疆

  反映河北省20余年来援疆成果,展现新时代巴州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繁荣景象的大型情景歌舞剧《艾特莱斯出天山——情系巴音郭楞》,是2018年河北着手打造的文化润疆项目。这个项目曾一度迟滞不前,为此她多次带队到州文旅局座谈,积极与其他援疆干部一起从河北找专家,推动冀疆联手创作。经多方努力,2021年6月,该剧在石家庄圆满汇报演出,引起热烈反响,同年9月荣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创新奖。

  她以增进中华文化认同为目标,谋划协调推动了一系列文化精品项目建设。“燕赵文艺精品走进巴州、二师”系列活动,河北梆子、评剧等传统文艺节目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河北首部援疆电影《情满天山》、30余部《情满天山》系列微纪录播出后深获好评;且末箜篌文化交流、巴州二师与河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友谊比赛、“秦博情”书画艺术交流等项目有力促进了冀疆两地交往交流。她积极协调资金207万元,实施巴州后备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历时3年为巴州歌舞团定向培养50名艺术生,2024年她们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向全国观众展现了各族群众团结一心的美好图景。

  把实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

  “咱们就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亲如一家永不分离。”这是王晓奕经常挂在嘴边的话。2017年初她与二师维吾尔族群众阿不都如苏·吾甫一家结为亲戚,向他们讲解党的惠民政策,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问题,建立起了亲人般的感情。2018年阿不都如苏的女儿古丽米热参加高考,她积极为其参谋填报志愿,孩子顺利考入了心仪的大学。

  她到巴州工作后,又与焉耆回族自治县北渠村大那木·托乎提大婶一家结了对子。北渠村集体收入较低,开展公共服务力不从心。作为村里的亲戚,她主动和村两委沟通,多方协调援疆资金200余万元,利用村子交通便利、人员流动大、自然气候适宜种植葡萄的条件,在村里建成了劳动力就业基地和百亩生态葡萄园。2022年夏初,村党支部书记罗江和村民代表将一面写有“情系群众办实事 无私援助暖民心”的锦旗送到河北援疆指挥部。今年6月,她又接到好消息,就业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增收7万元,百亩葡萄园经过3年培育,如今长势喜人,预计亩产可达500公斤,明年可实现翻番……

  回溯援疆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她收获良多,远在新疆的维吾尔族亲戚、北渠村的村民至今仍牵挂着她。但也有遗憾无数,家人生病住院时她未能在床旁照顾,儿子在河北参加高考时她远在巴州……在她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这些年虽然很辛苦,但看到受援地日新月异的变化,觉得一切都值了。”

  王志杰

  ——父子接力守墓82载 让红色基因代代传

  王志杰,男,汉族,中共党员,1955年2月出生,河北省阜城县人,现为衡水市阜城县烈士陵园保安员。阜城县烈士陵园位于阜城县城东南的千顷洼森林公园,是冀中回民支队“高纪庄突围战”战场旧址,88位回民支队烈士长眠于此。只因父亲“誓死看护陵园”这句承诺,王志杰主动放弃稳定的工作,父子两代接力守护烈士英灵82载;坚持不懈为烈士寻亲,72名烈士确定身份,32名烈士找到家人;持续31年担任义务讲解员,讲好回汉先辈共同抗战、共御外辱的革命历史故事,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用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后荣获“河北好人”“河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称号。

  护英雄  “村长”父亲播下红色火种

  1942年,侵华日军调集重兵,对冀中、冀南抗日根据地实施“铁壁合围”。马本斋率领冀中回民支队成功牵制日寇主力,掩护总部机关顺利突围,回民支队却陷入日军重重包围之中。马本斋认真分析战场形势,决定在敌人最薄弱的高庄、纪庄两村进行突围,打响了著名的“高纪庄突围战”。

  王志杰的父亲王梦北时任纪庄村村长,他一面组织村民帮助战士备水备柴,一面为部队突围做向导。这场战斗共歼灭日伪军300余人,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88名回民支队战士为国捐躯。战斗结束后,王梦北眼含热泪,带领乡亲们将烈士遗体一一掩埋。3天后,马本斋返回纪庄村,为烈士举行葬礼,建起烈士陵园。王梦北向马本斋当面承诺“誓死守护陵园”,从此便担负起陵园看护任务。

  纪庄村是典型的沙质土壤,尘土松厚,每次大风后,凸起的坟包几乎被掩埋,王梦北便挨个清理。每当暴雨将至,王梦北都会提前在坟包上插下木棍进行标记,水退后再重新修整。王志杰自幼便跟在父亲身后,看父亲为烈士陵园清理砂石杂草、擦拭墓碑、清扫墓园,听父亲和烈士遗属回忆那些惨烈的战斗场景,时间久了,有如亲历一般。爱英雄、敬英雄的种子,早已在王志杰幼小的心灵中悄然生根。

  守英雄  让牺牲烈士魂归乡梓

  1979年,王梦北患脑中风,行动不便。儿子王志杰毅然辞掉乡里的工作,一边照顾父亲,一边代替父亲为烈士守墓。“1993年的一天,父亲突然很焦急地让我用车子驮他去墓地。”到了墓地,王梦北不禁失声痛哭,他对着88座烈士墓说:“这是我儿子,以后就由他接替我了!”从墓地回来的第40天,父亲就走了,王志杰自此正式接过了守墓“接力棒”。

  “已经习惯了,每天不来看看这些革命英烈们,总感觉心里不踏实。”每天清晨,王志杰都要到陵园走上一遭、看上一眼。2015年,阜城县烈士陵园改建,王志杰被聘为保安员,领到了自己的第一份补贴。在此之前,父子二人义务守墓73载,没有任何报酬,仅靠种地贴补家用。

  陵园里安葬的88名烈士,绝大多数没有留下姓名。2012年,在烈士陵园翻修时,王志杰萌生了一个想法,“我想为烈士们寻亲,他们应该有姓名、有原籍,他们不该被历史遗忘”。年近六旬的王志杰,踏上了艰难的烈士寻亲之路。为了核实烈士们的姓名,王志杰有时上午清扫墓地,下午便赶往深州、饶阳、安平等地的民政局核查牺牲战士的资料。他还把为烈士寻亲的愿望登在报纸上,并留下联系方式。在多番努力之下,王志杰已为72名烈士确定了姓名、家乡,并为其中32名烈士联系到了家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困难会越来越大,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让所有英魂回归乡梓。”

  讲英雄  让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从1993年起,王志杰便主动担任义务讲解员,每当陵园有祭扫活动,他都会带着各族干部群众一同回忆那段革命历史。“山药窖智藏战士”“冒死背伤员”“血泪井”……这些父亲亲历过的故事,王志杰早已不知讲了多少遍,每一次还是会忍不住红了眼眶。在他动情的讲解下,回汉军民同仇敌忾、齐心杀敌的画面跃然眼前,“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直抵人心。

  无论是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只要有讲解需求,王志杰从不推辞。他常说,最可怕的从来都不是糟糕的天气,而是对烈士的遗忘。根据父亲的回忆,王志杰编写了1.3万字的《高纪庄突围战亲历记》,印制千余册赠送给祭扫群众。阜城县委党校党史学习教育大讲堂,阜城中学“民族团结第一课”……王志杰和高纪庄突围战的故事走出了陵园,走进了大大小小的课堂。据不完全统计,王志杰近年来开展义务讲解4000余场次,受邀前往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作报告900余场次,直接受教育群众40余万人次。

  陵园有一面“父子两代接力守英灵”石墙,记录着王梦北、王志杰接力守墓的故事。父子二人在战争年代掩护回民支队,在和平年代宣传回民支队,如今,他们的故事也被写入陵园,用以教育和激励后来的人。

  “守护烈士英灵、讲好英烈故事是我的信念。现在我还能动,如果哪天动不了了,会让儿子、孙子继续下去,用红色基因来感染一代又一代人。”王志杰坚定地说。

  万俊男

  ——扎根民族乡村 建功伟大时代

  万俊男,男,回族,中共党员,1990年9月出生,河北省黄骅市人,现任沧州市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羊四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羊四村共有村民238户、844人,其中回族群众占比95%。万俊男作为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小有成就的创业者,面对组织召唤和村民期盼,于2021年回村任职,成为黄骅市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之一。他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带领党员群众整治人居环境,根治村庄内涝,发展富民产业,用一件件民生实事把各族群众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上任3年来,村集体收入由30万元增长至12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万元增长至2万元。荣获“2022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河北省千名好支书”等称号。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以支部建设聚人心

  万俊男在大学期间入党,毕业后回到县城创业,经营了3家教育机构,年收入近50万元。2021年初,羊四村党支部换届,乡党委充分酝酿,考虑万俊男为支部书记人选。一面是处于上升期的个人事业,一面是乡党委和村民的热切期盼,万俊男经过再三考虑,最终选择回村任职,他说,“我是羊四村的孩子,有责任把家乡建设好”。

  万俊男深知,只有民心凝聚,村庄才能发展。他提出“组织强起来、基础牢起来、村庄美起来、民心聚起来、口袋鼓起来”的目标,以党建引领村庄各项事业发展。

  上任第一年,万俊男提议建成黄骅市第一家村级党史馆。以党史馆为阵地,带领村两委和党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规范开展组织生活,面对面地听民声、问民需,拉家常式地宣传党的理论政策。支部功能强起来,党员形象树起来,党建有了“好阵地”,群众有了“主心骨”。

  “党史馆的所有展品都是村民自愿捐赠的”,万俊男说。这座凝聚了全村人心血的党史馆,如今成了羊四村的“会客厅”,很多村民将其作为接待亲朋好友的第一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这条醒目的标语占据了党史馆的半个墙面。万俊男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党员、群众日常教育,开展党员学习活动100余次,利用假期为孩子们开设“中华民族一家亲”讲座20多期,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

  为提高党支部公信力号召力,万俊男开办“美丽羊四村”公众号,每季度对村内财务收支进行公开,大到工程项目开支,小到买箱水、换把椅子,发生一笔晒一笔,实现财务收支线上公开、长期可查,收获了村民的拥护和信赖。

  用情办好为民实事  以民生改善暖人心

  万俊男刚上任时,羊四村一位年轻村民突发脑出血去世,留下妻儿老小孤苦无依。这位村民患有高血压,因为平时不重视,导致小病拖大。万俊男立誓不让悲剧重演,他多方奔走协调,每年为建档立卡户及所有35周岁以上村民安排一次免费体检,建立详细健康档案并定期跟踪;每月开展义诊服务,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身边。

  “对于村民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万俊男从百姓的实际困难入手,千方百计解民忧、暖民心。

  走进羊四村石榴花开敬老食堂,只见餐桌上荤素搭配,肉蛋奶一应俱全,老人们聚在一起用餐,脸上挂满笑容。一次入户走访中,万俊男看到独居老人仅以热水泡馒头充饥,受到很大触动。他带头捐资,将村里废弃用房改建为敬老食堂,为全村44名75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午餐。“羊四村来了位办实事的小书记”,周边村民纷纷称赞。

  人的力量在心上。一系列惠民举措在全村播下爱的种子,敬老食堂开办一年多来,已有百余位村民累计自愿捐款15万元。今年春节前夕,村民们自发捐赠牛肉400余斤、鸡蛋700余斤,为了妥善存储这些爱心物资,村里不得不专门腾出一个房间。

  “一网一群”群策群力  用有效治理稳人心

  在万俊男看来,农村工作面广、事杂,任何细小的疏忽都可能成为矛盾隐患的源头。他将羊四村分为5个网格片区,自己担任总网格长,村“两委”成员担任分区网格长,村民代表、志愿者担任兼职网格员。建立“随手拍”微信群,发现问题隐患随时上报、即时响应。

  有人上传村民下夜班时摔伤的照片,3个月后,110余盏太阳能路灯替换了昏暗的老路灯,实现整村照明全覆盖;有人将雨季积水照片发进群,万俊男组织修建12个下水井,村庄内涝得到彻底根治;有人反馈坑塘垃圾多年未清理,万俊男提出“大干100天,臭坑变花园”,筹集资金85万元,带领村民一起完成坑塘改造,在提高蓄洪能力的同时改善了村庄环境。小网格,兜牢了乡村大民生。

  短短3年时间,羊四村发生了积极变化:要求进步的多了,8人提交入党申请书,2名30岁以下年轻同志入党;参与志愿服务的多了,进城多年的村民纷纷回村参与志愿服务,并与孤寡老人、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邻里关系更融洽了,20余件邻里纠纷被网格员成功化解。

  “选择了,就要干出个样子”,这是万俊男的微信签名。引进肉鸡养殖孵化项目,发展盐碱地红薯种植技术,打响“三木耕源”农产品品牌……在万俊男的带领下,全村各族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Copyright 2022 - 2023 mw.hebe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01390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572号

网站标识码:1300000007
主办: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投诉举报电话:0311-8790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