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

来源: 《秘书工作》2024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24-04-22 15:17

  【秘书工作按】2023年10月27日,中央政治局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民族工作的重大成就,分析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研究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问题。点击链接阅读

  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我们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专家系统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涵、时代价值及实践路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推进“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中产生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重要成果。这一重大论断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为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发展举旗定向,有力促进了民族政策法规的调整完善和民族工作的健康发展。

  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用四个“必然要求”概括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国家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总体保持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但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破坏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在特定区域对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还一度造成过严重影响。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内外敌对势力越是会在遏制与裂解中华民族上大做文章,妄图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我国民族关系主流是好的,民族团结的基础日益稳固,但还存在影响民族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民族地区发展迈上新台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任务艰巨。另一方面,影响民族和谐的现象和问题依然存在。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匹配、不适应的问题和短板。如,把民族工作看小了,认为民族工作只是针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工作,是民族工作部门的工作;把职能任务看轻了,认为只要不出事就行;把工作重心看偏了,过于强调差异性忽视共同性,过于注重“管肚子”轻视“管脑子”;把工作格局看窄了,没有调动各方面共同做,没有带动全社会共同做;把风险隐患看低了,对苗头性问题麻痹大意,对明摆着的问题怕担责绕着走。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族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唯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也是加强新时代文化建设和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对于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世界文明格局变迁中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基础,更好地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业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点任务

  进一步提升全党和全社会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意义和任务要求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仅是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纲领,也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要以主线来统领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通过抓住重点带动全局发展,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牢牢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物质和精神不可偏废,要把“管肚子”与“管脑子”两方面工作同时抓好。精神层面的工作如何抓、如何更有成效,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看在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方面做得怎么样,是不是实现了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三个意义”。

  着力推进和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大体系建设。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要加强理论研究体系、宣传教育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在理论研究体系方面,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在宣传教育体系方面,要建立常态化机制,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政策法规体系方面,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统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战略任务。要准确把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科学内涵,面向各族群众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为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基础条件。

  准确把握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大趋势,而且随着现代化进程还会进一步加强。要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结合起来。

  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新格局,切实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加快推进新时代大统战工作格局建设,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各项工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有机衔接、相互促进的新机制,使这条主线成为推进民族地区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版权所有: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Copyright 2022 - 2023 mw.hebe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01390号-2 网站标识码:1300000007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572号


投诉举报电话:0311-8790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