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带多节点创建掠影 | 保定市民族学校

来源: 省民委政策法规处、保定市莲池区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2024-03-26 11:05

  保定市民族学校创建于1956年, 是保定市区唯一一所民族中学。目前,学校共有18个教学班 , 有满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学生200余人。

  学研并举,共探思路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理论研究团队,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定期交流,为全校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团队教师分工合作、学习研讨,编写学校读本2册,三字诗歌《石榴情》1册,阐述对“四个共同”认识的理论文稿13篇,发表优秀主题教案集《力耕集》1册。

  以点带面,全校参与

  各教研组充分挖掘学科优势,从现行教材中认真探索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和元素,组织开展铸牢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评选活动,共评选优秀教学设计19节,优秀课堂实录12节,其中获省、市级奖励的优质课8节。学校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纪实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春实践——保定市民族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纪实》《建构“三大体系”助力主题教育》等被多家媒体刊发。

  课程育人,知、能、情兼容

  道法学科以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为着力点,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贯穿到教育教学科研全过程,讲《促进民族团结》时,学生表演情景剧《天山情》,用身边榜样——保定学院支教教师荀轶娜的事迹增强学生情感共鸣。

  历史学科将中华文化源流、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作为教育重点,在教学中利用突出的标志性事件、历史人物,阐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并与现代社会的扶贫、抗疫、冬奥等相衔接,在新知教育中培养学生爱国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地理学科通过对地形地貌、饮食习俗、天气特征、服装服饰等介绍,生动演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美术课充分利用欣赏和绘画,让学生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音乐则在民族音乐欣赏、乐器鉴赏、演唱演奏等方面助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语文教材中,《驿路梨花》《木兰诗》《社戏》等都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语文组从教材中选取36篇古诗文进行创造性的诗意解读,增进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英语课将教材内容巧妙地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如讲丝绸之路时,引导学生认识到,途经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平面几何教学时,将我国各民族的传统建筑、服饰图片融入,既提炼出其中的数学图形,直观地讲解数学知识、归纳数学原理,又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各民族文化中都含有共同的科学规律、共同的审美情趣。

  物理科《民族体育中的力学》等系列课程的设计,让学生既发现民族体育中的现代科学,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更推动其中华文化认同达到科学理性的高度。

  生物课中,通过讲述云南傈僳族狩猎、采集对生态文化的保护等,让学生理解中华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为保护生态、为中华民族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拓宽渠道,学校与社会有效衔接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等一系列亲子知识竞赛活动,以及家校共阅一本书、共讲一个爱国故事、共寻一处家乡美景等展示活动,每一项活动都做到方案明确,体系完整。一次次小手拉大手的亲子活动,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真正让学校的主题教育延伸到家庭、辐射到社会。整合利用保定各类社会资源,打造社会实践项目、社会实践基地,带学生到新莲池书院、直隶总督署、保定军校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到社区做义工,到敬老院、街道做政策宣传。校体育代表队多次参加全国、全省陀螺、蹴球、毽球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开展铸牢教育没有影响正常教学,还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们的教研能力和热情;知能并重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近年来,该校教师获得国家和省市区级奖励人数、学生考进省示范性高中人数逐年攀升,实现了铸牢教育和日常教育教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版权所有: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Copyright 2022 - 2023 mw.hebe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01390号-2 网站标识码:1300000007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572号


投诉举报电话:0311-8790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