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三交史话丨忠烈千秋耀日月:父子节度使张孝忠、张茂昭

来源: 省民委政策法规处 |发布时间:2024-03-21 14:53

  奚族是我国北方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在北魏时就已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称为库莫奚。它源出东胡,为鲜卑东部宇文部之别种,其后逐渐向东发展。北朝时,库莫奚多次越过长城,南下到今河北中部地区。至隋代始,其族名只称奚。唐代奚族十分活跃,与契丹合称“两蕃”。唐前期,奚部落联盟酋长正式以奚王相称,同时接受唐饶乐都督府都督的封号,对唐叛附不常。后逐渐融合于契丹、汉、蒙古等族中,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千年之久。

  (一)张孝忠助唐平叛

  安史之乱结束后,河北地区陷入割据,形成了幽州、魏博、成德为代表的河北三镇。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而实非王臣,俨然一独立王国。河北三镇特别是成德镇和幽州镇与奚族很大关系,成德镇的李宝臣和王武俊家族就为奚族人。在三镇之外的义武镇,是唐德宗年间从成德镇独立出来的,从性质上说也属于河北藩镇,虽然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被列为割据型藩镇,但其独立程度远逊于河北三镇。其肇始者为张孝忠。

  张孝忠,奚人,字阿劳。曾祖靖、祖逊,世为乙失活部酋长。其父谧,开元中以众归唐,授鸿胪卿同正,后因为张孝忠的关系,赠户部尚书。张孝忠以勇闻于燕赵间,与王武俊齐名。天宝末,以善射授内供奉,安禄山奏为偏将。安史之乱中,张孝忠皆为其前锋。史朝义败,入李宝臣帐下。上元中,奏授左领军郎将,累加左金吾卫将军同正、试殿中监,仍赐名孝忠,历飞狐、高阳二军使。李宝臣以张孝忠谨重骁勇,对他十分倚重信任,以妻妹谷氏妻之,仍悉以易州诸镇兵马令其统制。前后居城镇十余年,甚著威惠。后以功,封符阳郡王。

  李宝臣晚年猜忌诸将,杀大将军李献诚等人,又召张孝忠,张孝忠自知前去凶多吉少,故以种种借口推辞不往。建中二年(781年),李宝臣死后,其子李惟岳擅为留后,诏朱滔以幽州兵讨之。朱滔忌张孝忠宿将善战,有精兵八千在易州,便遣人劝张孝忠以易州归国。张孝忠遂降唐,唐德宗嘉之,擢张孝忠为检校工部尚书、成德军节度使,令与朱滔并力攻讨李惟岳。由于张孝忠降唐,李惟岳为了报复,将其弟孝义及张孝忠在恒州城内三个已出嫁的女儿全部杀害。张孝忠很感激朱滔的保荐,以其子茂和聘朱滔之女,结为儿女亲家。二人合兵破李惟岳之师于束鹿。不久,定州刺史杨政义以州降于张孝忠,张孝忠遂有易、定二州。平定李惟岳之乱后,唐德宗不欲以一人奄有成德,乃将成德一分为三。其中于定州置义武军,以张孝忠检校兵部尚书,为义武军节度、易定沧等州观察等使。

  建中之乱时,幽州朱滔与成德王武俊欲救援被唐军围困的魏博田悦,担心张孝忠偷袭其后,遣人劝张孝忠同反,张孝忠严词拒绝,表示:“李惟岳背国作逆,孝忠归国,今为忠臣。孝忠性直,业已效忠,不复助逆矣。”虽然朱滔以前对张孝忠有举荐之恩,且二人为姻亲,但在忠于国家还是叛乱这个大是大非面前,张孝忠丝毫不以私害公。朱滔不甘心,又啖以金帛,张孝忠仍拒而不从。

  易、定介于幽州和成德二镇间,四面受敌,张孝忠浚沟垒,修器械,励将士,乘城固守。因忠于朝廷,不受叛军荧惑,诏加检校左仆射,实封至三百户。朱滔悉兵攻之,形势岌岌可危。张孝忠向朝廷请援,唐德宗令神策大将李晟、中官窦文场率师救援。张孝忠以女儿嫁于李晟之子李凭,与李晟戮力同心,整训士众,朱滔乃解围而去。

  由于泾原之变,唐德宗逃离京师,狼狈出幸奉天(今陕西乾县)。尽管被叛军长期围困,满目疮痍,元气大伤,张孝忠仍遣大将杨荣国以锐卒六百,佐李晟赴难勤王。在收复京师一役中,杨荣国发挥了很大作用。兴元初,张孝忠因功进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贞元二年(786年),河北发生蝗旱灾害,粮价涌贵,米一斗竟至一千五百文。加之大兵之后,民无蓄积,百姓饿死者堆积如山。张孝忠身为一镇节度使,率先不食荤腥,每天只吃一些豆子,人皆服其勤俭,被誉为一时之贤将。在他的带动下,其部下也皆吃一些粗粝之食。次年,迁检校司空。唐廷为示优宠,下诏以义章公主下嫁张孝忠之子茂宗。张孝忠出于对朝廷的尊重,遣妻子邓国夫人昧谷氏入朝,执亲迎之礼。唐德宗嘉之,赏赉甚厚。贞元七年(791年)三月张孝忠卒,废朝三日,追封上谷郡王,册赠太师,谥曰贞武。子茂昭继立。

  (二)张茂昭谨守臣节

  张茂昭,本名昇云,茂昭之名乃唐德宗所赐。他幼有志气,好儒书,累擢检校工部尚书。贞元七年(791年)张孝忠卒,唐德宗以邕王谅为义武军节度大使,以张茂昭为定州刺史,起复左金吾卫大将军,充节度观察留后,仍赐名茂昭。贞元九年(793年)正月,正拜节度使。二十年十月,入朝。述职入觐,本为人臣常礼,安史之乱后,河北诸帅与朝廷间互相猜忌,担心被扣留,俱阻兵不朝,故张茂昭入朝在河北节度使中也是很少见的。他觐见之时,面奏河北及西北边事,激情慷慨,辞意恳切。德宗竦然听之,连连感叹:“恨见卿晚!”召宴麟德殿,赐良马、甲第、器币优具,诏其子克礼尚晋康郡主。唐德宗欲倚张茂昭经置北方,但次年德宗不幸驾崩而事未果。张茂昭每入临太极殿,想起德宗之宠遇,总是哀不自胜,人皆叹其忠恳。

  唐顺宗立,进张茂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遣之还镇,赐女乐二人。张茂昭上表固辞不受。顺宗以为张茂昭谦让,便派使者将女乐送到了其府邸。张茂昭对朝廷使者说:“天子女乐,非臣下所宜见。昔汾阳王(指郭子仪)、咸宁王(指浑瑊)、西平王(指李晟)、北平王(指马燧)皆有平叛大功,故当是赐。述职入觐,本人臣常礼,我怎能当得起这种厚赏呢?另外,开此先例,若日后有立功之臣,陛下将何以赏赐他们呢?”顺宗只好收回成命,复赐安仁里的宅第,亦拒之。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张茂昭又请朝觐,连上五道奏章,辞意恳切,宪宗才允准。冬十月,至京师,留数月,诏令归镇。茂昭上奏请留于京师,朝廷不许,加兼太子太保,复令还镇。

  元和四年(809年),张茂昭奉诏与河东、河中、振武三镇联合讨伐成德王承宗。张茂昭创廪厩,开道路,以东道主的身份接待河东、河中、振武等镇的军队,毫无猜疑戒备之心。适值正月十五元宵节,军吏向张茂昭请示说:“按照旧例,上元节(即元宵节)前后三夜,不禁止行人,不关闭里门。可如今外道大军云集,出于安全考虑,请如军令,实行宵禁。”张茂昭十分生气,反驳道:“三镇兵马是官军,怎么能说是外道呢?放灯一如常岁。”他在战斗中披坚执锐,自为前锋。令其子克让、从子克俭与诸军分左右翼包抄叛军,大败之。会有诏班师,加检校太尉,兼太子太傅。

  次年,张茂昭恳辞义武节度使,请求举族还长安。自安史之乱,两河藩帅多阻命自固,父死子代,张茂昭却反其道行之,主动放弃节度使之位,表请举族还朝,这在当时无异于一则爆炸性新闻。邻藩节度使担心此举造成蝴蝶效应,派人多方阻止,张茂昭态度坚决,根本不为所动,拜表求代者数四。将易、定二州之簿书、管钥、符印交付后任者任迪简,遣其妻季氏、子克让克恭等先行上路。临行,他告诫克让、克恭说:“我让你们兄弟服侍母亲离开易定,是希望以后你们的子孙不为河北风俗所熏染,这样即使我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张茂昭返京途中,行及晋州,拜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充河中晋绛慈隰等州节度观察等使。十二月十二日,张茂昭至京师。按照惯例,双日皇帝不坐朝。不过由于张茂昭至京,这日宪宗破例开延英殿召见张茂昭,五刻乃罢。张茂昭不仅举族迁离河北,还上表请迁祖考之坟墓于京兆。元和六年(811年)二月卒,年仅五十岁。朝廷辍朝五日,册赠太师,赙绢三千匹、布一千端、米粟三千石,丧事所须官给,诏京兆尹监护,谥曰献武。

  张孝忠、张茂昭父子为奚族出身,助唐平叛,建立了不世功勋。特别是在河北藩镇割据的环境中,他们不为环境所熏染,矢忠朝廷,张茂昭数次入京朝觐,还主动放弃节度使之位,并将坟茔迁离河北。其忠烈光耀日月,在民族交往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河北卷》课题组成员)

版权所有: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Copyright 2022 - 2023 mw.hebe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01390号-2 网站标识码:1300000007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572号


投诉举报电话:0311-8790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