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带多节点创建掠影 | 丰宁满族自治县

来源: 省民委政策法规处、丰宁满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发布时间:2023-08-01 18:53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南邻北京,北靠内蒙,地处燕山北麓和内蒙古高原南缘,是河北省6个坝上县、6个民族自治县、14个环京县(市、区)之一。辖11个镇、15个乡、1个街道办、1个省级开发区,310个行政村,户籍人口40.4万人,有满族、回族、蒙古族等34个少数民族(共有29.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2.58%),其中满族人口26.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5.84%。丰宁满族自治县自1987年成立以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巩固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加强领导,广泛开展示范创建工作

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研究制定《丰宁满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下发到各乡镇及各部门,明确目标和任务。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推进会议,对各项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推动各项创建工作的落实。

丰宁经济开发区。

宣传引导,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内容,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进机关——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县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列入全县干部培训计划。进学校——在全县中小学上好“民族团结教育第一课”,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进社区——举办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的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企业——组织企业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慈善救助活动,鼓励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各民族员工就业。进乡村——赴少数民族乡村开展“民族一家亲”文化下基层及“三送(送文化、送科技、送健康)”活动。进宗教活动场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和“四进”活动,举办民族团结知识讲座,不断增强教职人员“五个认同”。

丰宁满族自治县第六小学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融入日常特色课程中。图为每周一次的社团课书法班学生正在上课。

典型带动,铸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基

在巩固提升已有示范单位创建成果的同时,以“七进”为依托,选取1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位进行培树,找准契合点和切入点,把创建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切实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服务增情,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多措并举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流动人口接受流入地各部门的依法管理,帮助他们解决经商办照、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争取慈善机构与社会各界人士对全县各民族贫困学生、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进行救助;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改善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各民族群众生活水平;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争取民贸企业贷款贴息等方式,积极引导民贸企业回馈社会,吸纳各族群众就业。

加强立法,落实各项民族优惠政策

制定并修订了《丰宁满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对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民族关系等事项作了规定,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法可依。不断使民族政策深入人心,融入县情,定期对县政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丰宁满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情况进行检查,促进了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农业专家深入大棚种植户,为群众讲解科学种植方法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效果显著,经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森林覆盖率达到58.13%,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25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3.38,饮用水合格率和地下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现代园区蓬勃发展,规模企业累计达到76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8亿元。风光储氢产业链逐渐完善,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逐渐形成,清洁能源正在成为丰宁的支柱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硕果累累,丰宁满族剪纸、布糊画、吵子会、蝴蝶舞等推陈出新,彰显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Copyright 2022 - 2023 mw.hebe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01390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572号

网站标识码:1300000007
主办: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投诉举报电话:0311-8790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