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石榴花开·走基层看创建”系列之四 “互嵌式”社区里的和谐生活

来源: 河北日报 |发布时间:2022-11-26 14:42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一环,多民族聚居的社区治理关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河北积极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归属感。

唐山东城绿庭第一社区:热心“马大姨”,小区“大家长”

一群身着民族服饰,脸上洋溢着微笑的大妈,跟着音乐翩翩起舞,把居委会楼前的小广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这是唐山开平区东城绿庭第一社区普通的一天,眼前的热闹离不开一位热心的“马大姨”的功劳。77岁的马桂珍——“马大姨”,是东城绿庭第一社区的一位回族居民,正是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创建了自己的舞蹈队。马桂珍说:“我们‘醉月亮’舞蹈队从2009年到现在一直在坚持,一开始跳秧歌的服装还有乐器喇叭什么的,都是我自己花钱买的。”

东城绿庭社区原本是一片平房,2007年平改楼,马桂珍是这里的回迁户。住久了,感情就深了,马桂珍自愿担任了社区15号楼的楼长,许多所谓的闲事,在她眼里也就成了事关社区居民幸福的大事。社区党支部书记孟校谦拉着这位社区“大家长”马大姨的手,笑着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从2008年有这个小区开始,我大姨就住这儿,从当时小区成立,然后在党支部带领下,各项活动,各个组织,一点一点建立都有马大姨的参与。好多事儿,我因为年轻想不到的,都是大姨提醒我,说,小孟啊,咱们现在应该组织点儿什么活动啦!”

马大姨除了组织社区各族居民开展日常娱乐活动外,还是社区治安巡逻队的队长。骑上小三轮,戴上红袖标,逢人打招呼,遇事走上前,有难伸出手,没事儿问平安,不管是新来的租户,或者是大半辈子的老街坊,遇到困难,都能在马桂珍这里得到帮助,正因如此,她也赢得了社区居民一致的称呼——“马大姨”。

孟校谦说,在这个7400多人的大社区里,目前共居住着满族、回族、朝鲜族等183户少数民族居民。社区依托“马大姨”舞蹈队、巡逻队等群众组织,让各族居民都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中来,将社区打造成各族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温馨大家庭。孟校谦说,“因为有这些‘大家长’的带领,我们也形成了很好的友谊,形成了各族居民为社区作贡献、社区为全体居民更好服务的双赢机制。今后,我们可以把工作干得更加充实、有力,这个队伍也会不断壮大,服务会更加精细。”

廊坊三河市青一社区:吸收各族居民成为“物委会代表”

景彩红是廊坊三河市青一社区文艺队的队长,自从2009年跟随子女来到三河市,爱说爱笑的她,在社区交了很多和她一样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朋友。

“我们是妙音炫舞队,又会唱又会跳。大家从各地凑一起不容易,到一起真挺珍惜的,我们健身队100多人,燕郊有活动我们就去参加,相当震撼!”景彩红说。

廊坊三河市青一社区常住人口上万人,隶属于三河市行宫东街道办事处,这里地处燕郊,紧邻北京,买房置业的居民来自全国各地,慢慢地社区也跟着变成了多民族大家庭。目前,青一社区有蒙古族、朝鲜族、回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居民近500人。

在基层社区治理中,三河市青一社区结合外来居民较多的特点,借鉴先进经验,2020年成立了物业管理委员会。青一社区居委会书记马志柏说,物业管理委员会是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和社区居民之间沟通的桥梁,是社区自我治理的平台。物委会在成立之时,针对青一社区少数民族居民较多的情况,就考虑到要吸收少数民族居民代表入会,最大限度地构建协商共治体系。“青一社区是三河市物业管理委员会第一个试点,物委会共11人,居民代表7个,占到了多数。考虑人选的时候,就是各民族群众都吸纳进来,社区的、物业的、居民代表等。”

在三河市行宫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潘宝良看来,将少数民族居民吸收为“物委会代表”,参与带领各族群众自觉服务社区大家庭,这让社区治理更加顺畅,形成了民族互嵌式社区各族群众相互交融的幸福生活新画卷。

目前,三河市青一社区有涵盖了各族居民的20多名楼门长和168名志愿者,大家邻里互助,相亲相爱,形成了党建全面引领、社区主动对接、居民有效自治、社会协同参与、法治充分保障的社区治理体系,推动各族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让各族居民都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贡献者,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交往交流交融之歌。(王谦)

版权所有: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Copyright 2022 - 2023 mw.hebe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01390号-2 网站标识码:1300000007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572号


投诉举报电话:0311-87904030